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投書:【疫情下社安破網】補助身心障礙者「看得到」卻「得不到」




自從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造成全球性大流行,多國人民歷經生命、健康、財產的損失。台灣在疫情爆發之初,嚴格出入境檢驗,口罩限購,成功地將病毒阻絕境外,防止大量社區傳染;台灣民眾也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可說在全體努力下,防疫表現可圈可點。

但其他國家可沒這麼幸運了,疫情肆虐下,多國政府風聲鶴唳,鎖國封城,經濟活動停擺,人民頓時失去工作收入,為緩解衝擊,美國、新加坡、日本、英國等國祭出經濟補助、現金發放、企業貸款等措施。

台灣政府也在疫情期間,提出「酷碰卷」、「企業個人貸款」等。行政院長蘇貞昌更在五月四日提出每人一萬元的「急難紓困金」方案,造成隔日大批民眾到地方公所請領,結果申請流程繁瑣,檢備文件複雜,請領資格計算公式以「家庭總收入」為單位,且不能有超額存款,申請民眾要提出自己有多「貧窮」、「失業」、「家徒四壁」,間接羞辱民眾,衝突場面不斷,政府美意大打折扣,突顯官僚不接地氣。

筆者本身是身心障礙者,在社福團體工作多年。民眾憤怒情緒,感同身受,政府美其名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社會救助法》、《長期照顧法》等等法條,但遇「執行面」,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官僚審查嚴格,防弊思維濃厚,設想人民會詐取福利資源。因此「看得到法律」卻「得不到支持」司空見慣。

若非疫情影響生計,社會大眾難以了解官僚體制下,身心障礙者經年累月受到的政策技術性排除。因為現實上許多身心障礙者,因為身心因素,不容易在就業市場獲得穩定收入,換取生活費用,常陷於生活困境,補助政策十分重要。

但目前政府各項補助,往往以《社會救助法》為法原依據,但法條卻以「家戶」列為補助門檻,然而社會環境變遷,家庭撫養功能早已式微,獨居、單身不在少數,《社會救助法》還以家人親屬應負擔撫養責任,不符合社會現況。

為人詬病的還有「虛擬所得」計算,將法定「有工作能力未就業者」當作已有收入者計算,未考慮社會就業環境變化快速,收入不固定是常態,也是不合理之門檻。

此外從人口數據也可看出《社會救助法》門檻高,認定從嚴。如台灣身心障礙者在2019年有118萬人佔人口數的5.03%。且多為無法進入職場的經濟弱勢者。即使撇除身心障礙者群體,以全人口計算,台灣2300萬人口中,中低收入僅有62.1萬人,占人口2.63%。比起鄰近的韓國、日本貧窮線人口約15%,明顯失真。

但各項社會補助(包含民間資源)卻常以是否具「中低收入」為基準,如:居家服務員、個人助理、租屋補貼、輔具補助、就學申請等,因此社會救助法應以「個人收入」計算,從寬認定,按個人狀況補貼但不排富。

疫情剛好使制度漏洞現形;因為在社會動盪期間,任何人都有可能面臨失業,成為經濟需接受補助的對象。《社會救助法》修法實刻不容緩。

遠程目標可參考近年來討論甚多「無條件基本收入」,以保障每個人基本生活所需,維護生存權,避免因為門檻,造成請領者被汙名化。社會支持不該遺漏任何人。

至於預算方面,政府如果能夠照顧到全民需求,即使稅率較高,依然可以贏得支持。長年來,政府稅制問題嚴重,財團減稅,中產階級反而承擔大多數稅基,導致財源不足,無法有效滿足各階層的社會需求,只有稅金穩定充足,每位公民獲得有尊嚴的生活支持而不漏接,才能建立人民與政府之間互助又互信的美好社會。別忘了,政府預算「取之於民」,也該「用之於民」,才是公僕之責。


新聞連結: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00522/FMYTYGP3XHUNGQ6RT7Q3YGTP6I/

《社團法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在5/22拜會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談台北市有關障礙者的防疫措施



《社團法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在5/22中午拜會 苗博雅 MiaoPoya 市議員,討論疫情相關訴求,先前也以不同形式拜會過中央,不過協會仍覺得要持續落實地方、追蹤後續,雖然疫情至今有漸緩趨勢,但障礙者在平時卻早已面臨許多困境,只是防疫階段會更加凸顯艱難,因此我們必須跟著超前部署,避免下一波相關天災來臨時,障礙者再度被邊緣化。
以下為討論四大重點:
一、資訊取得有障礙。
二、物資取得有障礙。
三、醫療環境有障礙。
四、確保社區及機構服務不中斷。

最後苗市議員答允會將先前統計在北市聯合醫院目前有的輔具公開在衛生局網頁,再持續了解充實裡面的項目,並和相關單位協助調查和公開區域無障礙的藥局和診所位置、確認資源中心物資配給可能的配送方式,本會未來也將繼續蒐集統整各障別確診後或隔離時所需服務內容及方式,提供給苗市議員,感謝苗市議員抽空和我們一起討論。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身障團體怨紓困門檻過高 跪求政府連發半年、每月1萬津貼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民眾生計,為此政府祭出多項紓困方案,「救救台灣障礙弱勢行動聯盟」今(5/19)不滿政府核准門檻太嚴,導致全台118萬障礙弱勢族群,高達60萬至70萬人領不到紓困補助,痛批現在的紓困方案雜亂無章,聯盟表示身障者的生計應受到基本保障,要求接下來的紓困3.0方案應發給每位身障者每月1萬元生活津貼且為期6個月,津貼限用於購買生活必須品和照顧所需費用。

今梅雨滯留鋒面報到,台北市下起滂沱大雨,由多個障礙團體組成的「救救台灣障礙弱勢行動聯盟」,今號召近百位身障者坐著輪椅,聚集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抗議,有的身障者遠從高雄、高雄,冒雨來台北參加抗議,現場高喊「政府紓困,聽得到,看得到,領不到」等口號,抗議現場一度因雨勢變大,一行人暫躲群賢樓避雨。

聯盟召集人、前立委鄭龍水,今突然在現場,向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的方向下跪,他說「希望政府聽到大家的聲音,救救弱勢的障礙者」。他指出障礙者的生活太苦了,台灣總共有118萬障礙朋友,他們是社會的最弱勢,此時最需要受到政府照顧與支持,現在卻成為政府最忽視的一群人,希望政府協助顧他們度過這次的疫情難關。

新北市身障適性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莊青一表示,政府一開始推的紓困措施,紓困對象雖包括中低收入戶、身障弱勢民眾,每人每月可領1500元且發放3個月,但並不是所有領有身障手冊的民眾都領得到,而是有門檻限制,紓困看得到領不到。身心障礙者自主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批現在的紓困方案雜亂無章,辦理程序及資格門檻過高,根本無法幫到需要幫助的人。

林君潔說,這波疫情對障礙者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直接影響包括因大環境的經濟蕭條,以前障礙者多少有工作可做,現在要找到工作變得很困難,大環境變差,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大大受影響,另外不少身障者受家人照顧,照顧他們的家人,因疫情而失業或收入不穩,身障者的生活陷入困境,卻因門檻過高沒辦法領紓困補助。

莊青一舉例,很多身障表演團體因疫情之故,展演都被迫取消,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也有的身障者因父母都有工作,但把身障者被父母放牛吃草不管,身障者生活出現困難,但上述身障者都無法領到補助。他另表示之前身障者連到藥局排隊買口罩,都因藥局有高低檻而不得其門而入,想買防疫用品都有困難。

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郝充仁說,政府即將推出紓困3.0方案,希望這次能納入所有身障者且不要設有任何領取紓困補助的門檻或排除條件,只要領有身障手冊者都可領取,政府之前提出的紓困政策都太過分散,而且因為各身障社團之前與各政黨開過2次會但都沒進展,今天身障者直接站出來表達需求,要求政府正視他們的經濟安全。

「救救台灣障礙弱勢行動聯盟」提出三項訴求,包括身障者的生計應受到基本保障,應發給每位身障者每月1萬元生活津貼且為期6個月,津貼限用於購買生活必須品和照顧所需費用;編列50億元補助及支持身障者非營利組織、庇護工廠、機構及相關產業度過危機;政府應建立定期會報追蹤,提供完整及充分的防疫措施、配備和人力。

另外「救救台灣障礙弱勢行動聯盟」不滿,之前各身障社團與各政黨開過2次會,民進黨立委都未出席,今天抗爭現場聯盟邀請各政黨立委到場,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吳斯懷,以及民眾黨立委高虹安都到場關心,獨獨不見民進黨立委現身,不滿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漠視身障者。(許麗珍/台北報導

新聞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0519/UMZYAD2WHRHTGGIA7TBGUVRT4M/

針對 「身心障礙者新冠肺炎疫情下之立法院紓困補助情願行動」聲明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以下稱本盟)與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於5月19日,對台灣身心障礙者與非營利組織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紓困政策發起請願活動,本盟特透過此聲明,針對請願活動提出的三點訴求,詳細闡明本盟之立場。

訴求一、障礙者生計應受到基本保障:每位障礙者每月發放一萬元生活津貼為期六個月,限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和照護所需費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10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Report of Disabled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and Demand Survey)」顯示,身心障礙者無法平衡家庭收支的經濟弱勢普遍存在。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產業普遍受到嚴重衝擊,在經濟與就業市場底層的身障者影響更為巨大。雖然行政院已於四月開始提出一系列紓困措施,包括加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3個月總計4500元與擴大紓困每月一萬元等方案。但本盟發現台灣身障者在申請這類紓困方案存在許多亂象與不合理的現象:

(1) 政府根據身權法提供的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對於資格審查採用社會救助法中家庭總收入為條件。其中為人所詬病的「虛擬所得」,使得實際上失業的弱勢者被迫以虛擬所得計算家庭總收入。對於成年在外自立生活的障礙者,被迫和家人所得綁在一起,尤其不公平。對於有自用住宅者,往往也因不動產現值而被排除。根據2017年CRPD國際審查會議之結論性意見,國際審查委員建議對於身心障礙者取得補助及津貼的資格,應獨立於其家庭經濟情況。另外北歐國家對於障礙者的經濟協助(年金、房屋津貼)或服務也皆不以家庭收入為考量。除此之外,補助綁定戶籍地的作法也導致在異鄉謀生的障礙者,在申請補助時面臨許多問題。綜合以上所述,說明政府長年所使用的資格審查顯然過時,實務上問題叢生,也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

(2) 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與擴大紓困方案存在明顯衝突。本盟接獲障礙者陳情,被認定領有生活補助而無法再申請紓困方案,或是因為紓困方案的補助會被計入所得而影響明年度生活補助的請領資格。這對於陷入經濟困境的障礙者不得不放棄申請。

(3) 根據衛福部調查,“身心障礙者有73.24%每月需支出「醫藥費」,有16.10%需要每月支出「看護費用」,平均每月需支出2萬2,138元。家庭平均每月收支狀況入不敷出者占40.21%,且家中偶爾或經常因照顧、疾病、交通需求等相關費用感到吃力者合計超過4成。”。這說明台灣大部分身障者額外花費甚鉅,生活收支都處於相當緊縮的狀態,本身對抗緊急狀態和生活衝擊的能力較低,但受限於政府的資格審查策略而很容易被排除。

(4) 比較國外的紓困政策,大部分都是以普發的形式來進行。例如,美國政府發給每位成人一千兩百美元,已婚配偶可領到兩千四百美元,受撫養兒童每人五百美元(備註:美國方案有排富,超額九萬美金擇無法領取)。香港則是發給十八歲以上永久性居民每人一萬港幣。新加坡則是發給廿一歲以上公民六百星幣,折合約一萬二台幣。日本發給全體國民每人十萬日圓,約台幣兩萬八。主要能達到快速公平,省去繁複的申請流程,同時充實民眾荷包,讓他們有餘裕可以消費採購,兼收振興經濟之效。

因此本盟強烈主張,政府應全面檢視現行社會福利與救助制度的資格審查政策,除了不應綁定戶籍地,也不該以家庭總收入為考量,而是針對障礙者本人的經濟狀況,發展出適當的評估工具與資格認定方法。在相關制度尚未建立之前,因應此次和未來的緊急事態,現階段政府應保障身障者與弱勢族群的基本生活,透過發放社福券等方式補助身障者購買生活必需品與必要的支持服務。對於請領資格認定建議採取普發或是從寬認定,並以簡化請領流程為原則。

訴求二、障礙者相關產業維持:編列五十億補貼、支持障礙者非營利組織、庇護工場、機構及相關產業度過危機。

台灣的非營利機構、庇護工廠等組織主要依靠民間捐助來運作,由於這次受到疫情衝擊導致捐款銳減,嚴重影響組織運作與服務。尤其是這些團體往往對於身障者生活支持息息相關。在政府的紓困措施中,僅提供紓困貸款的協助,對於非營利團體而言著實無法實質幫助其遭受的困境。而在第二階段的紓困方案,只補助有承接政府方案或經特殊專案認定的社福單位為對象。這使得規模較小的非營利組織被邊緣化。這些團體都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防線,一但失去功能將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因此本盟主張,政府未來應編列專門預算,支持這些社福團體與障礙者相關的營運單位度過難關,實際上支持這些團體維持運作與提供服務。


訴求三、保護障礙者健康,避免染疫:政府應建立定期會報追蹤,並且提供完整、充分防疫措施、配備和人力。


本盟收集匯整各地障礙者在社區生活中,防疫上所遭逢之不便及困擾,於3月29日行文衛福部「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升溫,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註1),提出17點作為政府制定關於障礙者面對疫情或災害發生時之政策建議。針對衛福部4月24日回文(衛授家字第1090006908號),本盟也對於資訊取得障礙、物資取得障礙、醫療環境障礙和確保社區及機構服務不中斷等議題表示關切並提出具體訴求(註2)。

在政府單位的回覆中,並無針對本盟所提出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與期程。因此本盟主張,針對保護障礙者免於疫情衝擊的相關政策,政府應明確提出完整解決方案,並建立定期會報追蹤進度。

註1.
https://ciltw2018.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html?fbclid=IwAR2CKJoOwe2eGg6iJCXM0gHtZHHf4yEOHvRyIoPo4oD7EIe5i-iWTytlsmc

註2.
https://ciltw2018.blogspot.com/2020/05/10942410900069081.html?fbclid=IwAR3p9VIvVVaR7Tqy4ZSL0GuBDHya5tE8povLbVPYLJ49xqqclA0wI89-UbU




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
2020年5月19日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身心障礙者新冠肺炎疫情下之立法院紓困補助情願行動



5/19(二)早上,邀請大家可以參加這次由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等障礙權益相關組織所發起的中型的請願活動,地點就在立法院,一起來完成這件重大且有意義的工作。目的是希望這次疫情的請願活動,能讓更多人在經濟紓困上得以獲得幫助。

行動聯盟提出三大訴求:
一、障礙者生計應受到基本保障:每位障礙者每月發放一萬元生活津貼為期六個月,限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和照護所需費用。
二、障礙者相關產業維持:編列五十億補貼、支持障礙者非營利組織、庇護工場、機構及相關產業度過危機。
三、保護障礙者健康,避免染疫:政府應建立定期會報追蹤,並且提供完整、充分防疫措施、配備和人力。

日期:109年5月19日(二)
地點:立法院前(捷運善導寺站)
時間:上午9:00~11:30
流程:
9:30~10:00 報到,防疫措施
10:00~10:30 活動宣言/各團體代表宣言
10:30~11:30 各政黨立委發言/各團體代表宣言
11:30 活動結束

聯絡窗口: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 02-2782-2290

線上活動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OCSUJAf-6TocA_u3wm_z7UFG0mJTU4US9w0sp-lSCgfJVLQ/viewform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本聯盟拜會立法委員:林為洲、林奕華,建議政府對身心障礙者之疫情當下補助普發且不排富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與多個身心障礙者團體,與5/12()下午拜會立法委員:林為洲、立法委員:林奕華。表達目前政府的各項紓困與補助程序複雜,審核嚴格,在申請過程中有所疏漏,以至於無法涵蓋所有身心障礙者,導致全台118萬身心障礙者,真正在本次紓困、補助方案受惠的僅有35萬人。本聯盟呼籲政府,正視身心障礙者在疫情當下的經濟困頓,普發補助,使社會安全網真正「看的到!聽的到!補的到!」

訴  求:
1、全台灣118萬身心障礙者,每人每月至少補助1萬元,為期六個月。
2、編列100億預算,支持非營利機構、庇護工廠、照護機構、社會企業及障礙者相關產業度過難關。



延伸閱讀: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人權星期三】疫情中的障礙隔離:戴不了口罩、在輪椅上過夜、收不到防疫資訊、在全景監控中如廁更衣

【人權星期三】疫情中的障礙隔離:戴不了口罩、在輪椅上過夜、收不到防疫資訊、在全景監控中如廁更衣


分享給朋友
  • 663

活動主題:防疫與人權系列——瘟疫蔓延下的障礙者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臺北市鎮江街 3-1 號)
時間:2020/04/29(三)19:00-21:30
主持人:黃怡碧|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
與談者:
汪雪真|同儕支持員
林君潔|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
黃淑芬|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前理事長暨常務監事
主辦單位: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合作報導:Right Plus 多多益善

新冠肺炎(COVID-19)從農曆年開始在臺灣流行,政府快速而果斷因應疫情調整各項政策,並超前部署,使全球多國人民的生活因疫情而停擺時,臺灣仍能上班上課、出門買菜,維持最大程度的基本生活,這樣的防疫成果更成為全球防疫典範。

臺灣面對新冠肺炎防疫有成,仰賴許多領域的一線工作者堅守崗位。圖/疾病管制署 – 1922 防疫達人
然而,人權與身心障礙者服務團體也紛紛指出,國家為了防疫而調整的各項措施,例如移民資料庫統整、手機定位匡列檢疫/隔離對象等,常常與人權標準有所牴觸,其中更以居於弱勢的身心障礙者最易成為政策犧牲者,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以下簡稱「身障聯盟」)更直言,疫情反而突顯政府對身障者與弱勢族群的認識僅止於表面。

在疫情中越關打怪,越打越障礙

根據衛福部 105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臺灣身心障礙人口超過 117 萬人,而因為家庭規模逐漸縮小,身心障礙者的照護需求也日益增加,將近 95% 的身心障礙者居住在自己家裡,其中半數以上是兩代家庭形式(55.17%),另有 6.28% 者獨居,並且有 2 成至少需要一項無障礙設施。
此外,34.3% 的身障者自評健康狀況不好,72.7% 有定期就醫的需求,但有將近 32% 的身障者就醫時曾遭遇困難。


圖/人約盟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患有先天性成骨發育不全症,平時獨居於近捷運的無障礙電梯大樓,並以電動輪椅代步,因為骨骼發展不全、先天心肺功能也較常人差,面對這一波來勢洶洶的疫情,平時就必須特別注意健康狀況的她坦言,未知的疾病讓她很緊張,疫情爆發初始便時常查找資料,想隨時掌握疫情。
林君潔指出,各地身心障礙夥伴這幾個月積極配合政府防疫、加強健康管理的同時,也面臨了諸多環境與政策的障礙,像是——

1. 資訊取得障礙:

疫情爆發初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很快安排每日記者會,向國民報告疫情最新狀況,卻沒有安排手語翻譯員,使得非聽人族群無法順利獲取相關資訊,忽略相關族群「知」的權利。即便後期經過反映,增加了同步手譯員,但不諳手語的聾人、智能障礙者、視障者等仍然需要文字版、易讀版、語音版等多元的無障礙格式,才能確保每個人同步獲取訊息,對防疫也才有助益。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召開記者會,向國人報告最新疫情狀況。初期並無配置手譯員,經過相關團體反映,才有專業的手譯老師協助,但仍不夠完善。圖/取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YouTube
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前理事長暨常務監事黃淑芬也分享,曾有聾人朋友於疫情期間回國,不曉得必須進行居家檢疫/隔離,還好後來因為里長知情,特地到他家以書寫的方式告知必須配合檢疫 14 天、且不能隨意外出,才使這位聾人朋友免於受罰。
「我們看起來好手好腳,障礙也比較不明顯,需求容易被忽略。」黃淑芬說,政府單位、藥局甚至民眾多半不太了解聾人的語言世界,更不曉得如何與聾人溝通,使得資訊傳達難以全面。
例如,聾人難以就字面辨別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的差異;而防疫期間若民眾對健康狀況有疑慮,雖可以撥打 1922 防疫專線,卻因為專線沒有聾人服務,有需求的聾人必須自己變通,先打給 1999 再請對方轉接 1922;此外,當聾人配合居家檢疫/隔離時,相關單位卻仍每日以電話語音關懷健康狀況,即便知道關懷對象為聾人,仍不知如何調整溝通方式。


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前理事長暨常務監事黃淑芬分享疫情下,聾人的處境。攝影/黃愉婷

2. 醫療資源障礙:

擔任若水國際 AI 數據標注師、高雄自立生活同儕支持員的汪雪真是一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平時以電動輪椅代步。她表示疫情期間,曾經連續發燒 3 天無法減緩,有接觸日本返國家人的她,必須至大醫院掛急診才能順利就醫。
回想起這段過程,汪雪真形容就像在「越關打怪」。為了防疫,有呼吸道症狀、發燒的病患必須在急診區外的戶外帳篷區接受檢測,但也為了防疫,陪伴汪雪真就醫的母親無法進入隔離區協助她的照護工作,包括移位、喝水、如廁等,最後汪雪真強烈爭取了十多分鐘,母親才順利陪同。
進到隔離區、照完 X 光後,汪雪真必須在隔離區等待 4-5 小時才能知曉結果,這期間帳篷僅有 2 間流動廁所,汪雪真顯然無法順利如廁,「最後我只能動用我變形金剛般的電動輪椅,以協助我在毫無遮蔽的透明帳篷中,利用便盆如廁。」汪雪真表明該空間需要設置無障礙流動廁所時,院方以「怕感染」為由拒絕,「有直立人的流動廁所,卻不能放無障礙流動廁所,請問直立人跟障礙者的感染風險不一樣嗎?」汪雪真說。


汪雪真在急診室外檢疫帳篷中的實況。圖/汪雪真提供
而因為疾病關係,汪雪真肺部平時就承受較大的感染風險,後來 X 光顯示她的肺部有異狀,必須配合住院隔離。然而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後的汪雪真,每一個生活環節依然充滿阻礙。
衛浴空間過於狹窄、門前的門檻都讓輪椅無法順利通行;此外,病房內無附設移位床、也沒有移位區,連便盆椅都沒有,面對「如何移位到床上、如廁」等問題,護理人員也毫無頭緒,如果想倚靠僅有的一位護理人員徒手協助汪雪真移動到床上的話,又很可能因為她的身體毫無支撐力而受傷、骨折。最後汪雪真慎重的告知護理人員必須安排移位輔具後,在輪椅上過了一夜。
此外,病房為了護理人員方便「掌握」隔離者而設置監視器,將病床周圍的布簾都拆除,對必須在輪椅上如廁、更衣的汪雪真而言,實是毫無隱私可言的全景監控站──除了因欠缺無障礙設計而無法進入的廁所,病房裡沒有任何角落可以更衣但不被監視者看到。最後她只能蓋棉被更衣,但每次皆需護理人員協助,且因防疫考量,護理人員能進入停留的時間有限,更別提汪雪真根本按不到呼叫鈴。


負壓隔離病房的衛浴因為有門檻、且空間狹窄,身為輪椅族的汪雪真根本只能看、不能使用。圖/汪雪真提供
醫院也缺乏針對罕病患者而調整的醫療模式,護理人員曾經為了抽痰而欲使用侵入式的管子插入汪雪真的喉嚨,但這種做法其實容易引發她的肺炎症狀,使病情加重。最後在往汪雪真的極力要求之下,醫院才讓她的醫療團隊進駐協助。
即使最後住院隔離期滿,新冠肺炎篩檢結果也呈現陰性,汪雪真並未染病,但這趟「隔離打怪之旅」已經使她的身心傷痕累累。

3. 防疫措施不夠多元:

4 月 4 日中央發布「保持社交距離、配戴口罩」的措施,但對許多身心障礙者而言,戴口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小耳症患者戴不住常見的一般醫療口罩;失智症患者與心智障礙者難以長時間配戴口罩;呼吸薄弱、心肺功能較差的障礙者戴上口罩就容易呼吸困難;平時會流口水的腦麻患者則難以保持口罩乾燥,反而可能影響口罩的防禦功能。


圖/總統府 @ flickr, CC BY 2.0
此外,在人人都戴上口罩後,倚賴臉部表情、唇語溝通的聾人因此無法溝通順暢、閱讀需要的資訊。而網路上曾經瘋傳的美國大學生「為聾啞人士設計的特殊口罩」對黃淑芬來說既不美觀也不實用,因為它還是會遮蔽掉一些面部表情,是一種從聽人而非聾人角度出發的設計:「在聾人的世界中,看見完整的表情很重要,能幫助我們判斷情緒、口吻、事態的嚴重度等。我認為全罩式的透明面罩還比較適合,若有的話就可以發配給需要的聾人、醫護人員、照護者與手譯員等。」

4. 物資取得障礙:

疫情爆發後,中央政府於 1 月底便向製造商徵收口罩,統一配給給醫療單位與民眾,民眾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到健保特約藥局購買,後來慢慢滾動式調整為民眾也可以透過手機 App 上網預購、並於指定超商認領。
然而,這段購買的路程對障礙者來說相當漫長,而且失敗率很高:「像我們輪椅族,必須先排除階梯,找到進得去的藥局,逛了一圈,真的找到進得去的藥局後,口罩也早就被搶購一空了。」林君潔無奈的說,即便後來可使用 App 上網購買,對年長者仍然障礙重重。


手機 App 預購口罩,原是便民措施,但對部分身心障礙者而言,一點也不好用。圖/健保署

5. 社區與機構服務恐斷裂:

許多障礙者必須仰賴社區與機構的連續服務與支持生活,然而在疫情影響之下,照護人力也相對缺乏,在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照護服務甚至必須中止。林君潔認為,政府單位除了補足照護人力,也應提供相對的保障、設備與培力資源,才能確保每一位民眾的健康。

持續訴說與分享,改善環境與制度障礙

實際上,這些「環境與制度的障礙」並不是因為疫情發生才出現,疫情不過是突顯了平日早已存在的問題──那些難以被納入公衛防疫網的人,平時就難以被納入社會安全網。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黃怡碧表示,臺灣此刻在疫情控制有成的情況下,身心障礙者就已經面臨如此艱難的處境,「如果我們的疫情如其他國家般嚴重,那我們的醫療制度對障礙者的服務可能會落入可怕的局面。」
對此,她提醒民間、需求者必須持續與政府單位溝通,不斷訴說各種公共服務層面需要改善之處,否則不僅對身心障礙者不公平,也很可能因為醫療、資訊等資源取得的障礙,而導致更嚴重的公共危險。

本活動報導由人約盟支持,Right Plus 獨立撰稿完成。
原文連結:https://rightplus.org/2020/05/06/cwt-wednesday-7/?fbclid=IwAR2zbDBjSe0VpbBIb6eLxSDZu_uPRgU_nFpz6uHQBRE0qBSMGN39wxCHz5M

黃愉婷
曾任資深社會學學徒,也曾經當過研究論文的逃兵,沒寫完的 10 多萬字,
正慢慢的寫進報導故事裡,不得不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給我們鼓勵,手刀灌溉支持它!

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