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右),與個人助理佐塚美佐子。攝/曾玉婷 |
9 月底,臺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臺自盟)和臺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邀請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來臺參訪。現年 66 歲的舩後,在 2000 年時確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是大眾俗稱的「漸凍人」。
由於疾病進程讓舩後全身癱瘓,無法自由行動,現在只有臉部肌肉還能稍微活動。舩後為了使用人工呼吸器,曾進行氣切手術,無法出聲,要以牙齒咬著感應器操控鍵盤,修改螢幕上的文字轉為電腦語音,或使用文字板,以眨眼表達他想說的日文字母,讓人代為宣讀。
主辦方在 9/22 舉辦交流座談,當天臺北大雨滂沱,許多身心障礙者克服萬難抵達現場,一起和舩後等人討論漸凍人、呼吸治療的處境。隔天(9/23)則帶著舩後團隊去立法院參訪,跟范雲、洪申翰、林月琴等立委交流臺日障礙者議題。
9 月 22 日,臺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和臺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舉辦漸凍症、呼吸治療議題交流座談。攝/曾玉婷 |
從組團玩音樂、企業員工,到漸凍症議員
舩後學生時代熱愛彈吉他、組團玩音樂,早年在日本企業從事珠寶跟鐘錶貿易工作。41 歲被確診罹患 ALS,醫師建議他裝人工呼吸器延長壽命。當時他認為,「若全身癱瘓、要依靠他人照顧才能活下去,寧願選擇死亡」。但在醫師邀請下,舩後參加了同儕支持團體,獲得許多鼓勵和建議。看到其他病友重新振作,也找到了活著的意義。
舩後曾經歷居家照護,也曾住進機構,如今在社區自立生活,但過程中也曾遇到忽視和不當照顧。像是護理人員忽略他的需求、施打不合適的營養針,或是居家照護時,想請護理人員幫忙引流痰液、按下護理鈴,卻被無視。
直到遇到現任的個人助理佐塚美佐子,舩後才獲得適切的照顧。佐塚不僅同時是護理師,更是一間護理公司的社長,她甚至邀請舩後擔任公司管理層,認為他的「障礙者視角」,可以帶來更多觀察和看見。
這些經歷,讓舩後意識到障礙者的困境,決定參選議員。但他在職場和網路上,常面臨「你聽得見嗎」、「無法說話的障礙者不可能勝任議員」等質疑。他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與障礙者缺乏相處的機會,才導致這些誤解。
目前,舩後在日本的國會文教科學委員會工作,致力於推動融合教育,也想透過改變法律制度,爭取障礙者在社區的自立生活與平等工作。
9 月 23 日,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團隊來立法院參訪交流,舩後靖彥透過祕書蒔田備憲代為發言。攝/曾玉婷 |
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團隊來立法院參訪時,巧遇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他們在議場內交流。攝/曾玉婷 |
舩後平時有 10 名個人助理協助他的生活,每月最多可使用 749 小時的人力支持服務,包括洗澡、穿衣、家務、外出陪伴、溝通輔助、醫療照護等生活所需。相比之下,在臺灣,以新北市為例,每月僅補助 100 小時的個助時數。
去年(2023)重障者玉姐提告新北市政府一案宣判,是臺灣首例有重障者爭取個助時數勝訴,但即使勝訴,也只從 60 小時增至 240 小時。再加上臺灣個人助理培訓不足,就算有時數也找不到人、用不完,整體制度和支持對許多國內重障者來說仍遠遠不足。
臺灣呼吸治療介入時機晚、日本面臨城鄉資源差距
漸凍人容易發生呼吸困難,所以呼吸治療在照護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輔仁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楊式興指出,漸凍症患者和許多身心障礙者,需要的是「持續性」照顧,但目前臺灣長照政策聚焦在「訓練」和「復能」,對很多身體機能難以改善、持續退化的障礙者來說,常可能被提前結案,得不到長照支持。
曾投入長照領域多年、輔大呼吸治療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案人員曾惠筠也提到,現行制度下,許多漸凍症患者難以及早獲得呼吸治療,服務常在疾病惡化後才介入,導致成效不佳。例如,患者的吞嚥能力已明顯變差,這時才做口腔運動訓練,效果很有限。
同時,病患和家屬也要足夠的時間熟悉呼吸器等設備。照顧者常有疑慮,例如氧氣該開多少?不夠時是否能調高?患者也可能因為使用儀器時、較大的氣流衝入呼吸道,容易感到不適,都需要更多時間適應。
輔仁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楊式興。攝/曾玉婷 |
輔仁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助理教授級專案人員曾惠筠。攝/曾玉婷 |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 (漸凍人協會)理事長屈穎,分享了與漸凍症先生的相遇、介紹協會成立 27 年來推動的服務,包括呼吸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諮商、宗教支持等;也投入漸凍症基因研究、並設立「語音銀行」,讓病友在病情惡化前保存自己的聲音(註),用科技合成與本人聲音和語氣相似的語音。
註:為什麼漸凍病友需要保存自己的聲音?
另一方面,舩後也分享,日本的病友透過全民醫療保險,可以租借人工呼吸器、獲得照護支持,但實務上,障礙者相關資源的取得仍會面臨城鄉差距的挑戰。有些地區提供的服務時數不足,或缺乏相關機構和人力協助,導致家庭承受巨大壓力,甚至不得不離開家鄉,遷居到東京等服務較充足的城市。
「服務要以人的需求出發」、「不要強迫人適應制度」
在立院參訪時,舩後一行人看到臺灣議場內有坡度平緩、道路寬敞的斜坡,紛紛表示相當羨慕。
在日本,國會的無障礙設施相對有限,議場原先只有階梯,缺乏適合的坡道和升降機,電梯空間也不足以容納大型輪椅。直到 5 年前,舩後和另一位腦性麻痺患者木村英子當選參議員後,才開始逐步推動無障礙環境。
臺自盟祕書長莊棋銘運用議場外階梯的升降裝置入場。攝/曾玉婷 |
進入簡報室前,因為斜坡太陡,輪椅上不去。後來裝上適合的斜坡,與會者們才順利使用輪椅進入簡報室。攝/曾玉婷 |
談到國內障礙者政策,立委范雲說,今年 8 月衛福部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障權法) 修正草案,但仍有許多不滿之處,未來會繼續跟衛福部和行政院溝通;林月琴則說,針對自立生活納入障權法,未來會持續和民間溝通、並計畫召開公聽會。
在衛福部的草案中,並未納入「自立生活」條文,讓臺自盟等障礙團體很失望。實際上,就在立院參訪活動的上午,衛福部原本也要召開自立生活支持服務的研商會議,後來暫時取消。
立委洪申翰則表示,障礙者的議題不只是一部法律能解決,更涉及了各種日常挑戰,像是觀光、搭飛機、交通安全、購買演唱會和電影票等。除了修法,更要不斷調整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他也道出自己這幾年的體會:「讓障礙者感到幸福的社會,才是讓所有國民幸福的社會。」
舩後也在簡報中提到,日本針對障礙者發展了一連串的職場協助、通勤協助、就業輔導,以及「重度訪問照護」服務(提供障礙者長時間、全方面的生活照護)等措施,但這些服務現在被分散在不同制度中,導致行政作業複雜,不僅不便於障礙者,對地方政府、提供服務的單位也造成困擾,相關計畫推動不易。
舩後表示,他知道臺灣面臨類似問題,希望未來修法時,也要重新整合分散的資源:「我們應該以人的需求為出發,調整制度,而非強迫人去適應制度。」
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在個人助理和翻譯的協助下,透過文字板表達自己的想法。攝/曾玉婷 |
新聞報導連結:日本漸凍症議員來臺交流:「制度應從人的需求出發,而非強迫人適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