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講座海報 |
【社會正義與倡議實作 】系列講座 二
主題:如何「肯認」?多元族群的抵抗與團結實作
時間:11月08日、11月09日 10點00分 - 17點00分
地點:中正大學社科院R229
【重量級講者】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研究員 吳靜如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 秘書長 林君潔
南洋台灣姊妹會 秘書長 陳雪慧
南島馬躍.比吼 Mayaw Biho
我們社會經常有些刻板印象:
➤視身心障礙者為無能角色
➤認為原住民族愛喝酒、很會唱歌
➤批評移工就是來搶台灣人的工作
➤東南亞女性來台就是因為愛錢
這些扁平敘事,把不同族群想像單一化,忽視個人成長背景、歷史發展,結果錯誤理解這些族群,忽視他們的真實需求,造就無數有敵意的刻板印象。
【不能忽視政策結果】
其實政府政策也在形塑我們對不同族群的觀點。例如過去政府針對視覺障礙者的職業培訓,多數集中於按摩相關行業,限制他們職涯選擇。
又或者漢人社會侵佔原住民族的土地,迫使原住民族改變原先土地使用型態,限制他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
更甚,當前移工政策,外籍的藍領與白領工作者有巨大鴻溝,白領有更多政策支持、更好薪資待遇,但藍領階級則處處受限。
這些政策,真實形成我們的族群想像。
【除了跟隨主流,還可以肯認自己】
當我們看見社會的結構議題及不公平後,下一步可反思:社會期望「主流的樣子」是什麼?又有誰有資格,來定義什麼是「正常」或「不正常」呢?
在多元的社會裡,有一群人所做的並不是追隨主流社會,而是勇敢地肯定自己。強調每個人都應認可自己身份,為自己權益發聲,讓大眾看見多元族群的需求與真實樣貌。
【多元族群如何抵抗及團結】
他們如何做呢?本單元探討障礙者、新住民、原住民、和移工等不同族群面臨的社會挑戰,思考刻板印象如何建立,了解多元文化背後的歷史脈絡及真實現況。
我們邀請四個重要組織與倡議工作者,從社會政策、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等不同角度剖析,帶領大家走出框架,直視問題核心。更重要的是,這些組織工作者如何透過多元形式的倡議,與社會對話,挑戰政策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